类肽合成技术

类肽(英文名:Peptoid)或聚-N-取代甘氨酸(英文名:Poly-N-substituted glycine)是一类拟肽化合物,相当于将肽中的主链α碳侧链转移为主链氮取代侧链。在类肽中,肽中主链上的氨基酸α碳取代侧链被转移至主链氮上。相比原生多肽氨基酸侧链的20种不同的R基团,类肽的R基团具有更多的选择。目前为止,超过230种不同的胺被用在类肽合成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少了主链氮上的氢,类肽一般不能够形成类似于肽和蛋白中的二级结构一样的高级有序结构。和D构型肽和β肽一样,类肽不能够被蛋白酶酶解, 从而可以克服口服首过效应障碍进入人体。类肽由 ReynaJ. Simon, Paul Bartlett 和 Daniel V. Santi 发明,最初目的是开发对蛋白酶稳定的拟肽小分子药物。
肽研生物在类肽合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您提供种类丰富的类肽合成服务。

服务特色

  • 更稳定:

    和D构型肽和β肽一样,类肽不能够被蛋白酶酶解, 从而可以克服口服首过效应障碍进入人体,在体内更稳定。

  • 选择性更多:

    类肽非常适合药物发现组合法研究,因为通过对主链氨基的修饰,可以得到大量种类不同的多肽构件,目前为止,超过230种不同的胺被用在类肽合成,这使得大规模组合化学合成与高通量筛选成为可能。

  • 更高效:

    类肽结构的丰富程度可以让类肽成为扫描方法学的良好选择,可以快速找到与蛋白结合的特异性结构。

  • 更具市场潜力:

    类肽的特性让它成为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药物开发对象。

服务特色

通常流行的类肽合成方法为亚单体合成法, 由 Ron Zuckermann发明,每一个单体分两步进行合成: 酰化反应(acylation)和 取代反应(displacement)。 在酰化反应中,第一步为活化的卤代乙酸与上一步末尾残留的胺反应,最常见为用 二异丙基碳化二亚胺(diisopropylcarbodiimide)活化的溴乙酸(bromoacetic acid)。在取代反应中(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一个胺,通常为伯胺,进攻并取代卤素,并形成N-取代甘氨酸单体。亚单体合成路线使用简单易得的伯胺合成类肽,进而使类肽的组合化学合成成为可能。

常用的类肽侧链

  • 缩写
  • 侧链名称
  • CAS#
  • 结构
  • NAla
  • Methylamine/甲胺
  • 74-89-5
  • NAbu
  • Ethylamine/乙胺
  • 75-04-7
  • Nnpa
  • n-propylamine/正丙胺
  • 107-10-8
  • NVal
  • Isopropylamine/异丙胺
  • 75-31-0
  • Nnba
  • n-butylamine/正丁胺
  • 109-73-9
  • NIle
  • Sec-butylamine/仲丁胺
  • 13952-84-6
  • NLeu
  • Isobutylamine/异丁胺
  • 78-81-9
  • NPhe
  • Benzylamine/苄胺
  • 100-46-9
  • Npea
  • β-phenylethylamine/β-苯乙胺
  • 64-04-0
  • Nmba
  • α-methylbenzylamine/α-苯乙胺
  • 618-36-0
  • NMet
  • 2-(methylthio)ethylamine/2-(硫代甲基)乙胺
  • 18542-42-2
  • Nmpa
  • 3-Methoxypropylamine/3-甲氧基丙胺
  • 5332-73-0
  • NLys
  • N-Boc-1,4-Diaminobutane/N-Boc-1,4-丁二胺
  • 68076-36-8
  • Nmpe
  • 4-methoxyphenethylamine/4-甲氧基苯乙胺
  • 55-81-2
  • Ndmb
  • 3,4-Dimethoxybenzylamine/3,4-二甲氧基苄胺
  • 5763-61-1
  • Nffa
  • (S)-(+)-Tetrahydrofurfurylamine/(S)-(+)-四氢呋喃甲胺
  • 7175-81-7
  • Npip
  • Piperonylamine/胡椒基胺
  • 2620-50-0
  • Nbsa
  • 4-(2-Aminoethyl)benzenesulfonamide/4-(2-氨乙基)苯磺酰胺
  • 35303-76-5
  • Ntbu
  • Tert-butylamine/叔丁胺
  • 75-64-9
  • Ndip
  • diisopropylamine/二异丙胺
  • 108-18-9